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推薦個人認為值得讀的好書《專注的力量》

推薦一本新發現,個人認為值得讀的好書《專注的力量》。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介紹科學新知觀念的作品!

以下文摘剪輯我目前所讀到的兩篇資料,頗長,想看再點開:

---------------
專注力可歸納為三大類:對內(inner)、對他人(other)與對外(outer)。

-內在(inner)的專注:聆聽自己的聲音,察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正確釐清事物的優先順序。此一內部控制機制,是決定我們一生榮枯之關鍵。可以適當地協調我們的直覺、引領的價值觀,以及較佳的決策。

-對他人(other)的專注:能以同理心去了解他人的內在想法與感受,並予以協助。可以平順我們的人際關係。

-對外(outer)的專注:此種專注一如領導者的視野,有助於理解大環境或生態體系,對決策、組織的管理和創新非常重要。以領導者來說,若其缺乏內在的專注力,與內心世界失調,將失去方向感;他若缺乏對他人的專注力,會與世上其他人交惡,使他愚笨無能;缺乏對外的專注力,會漠不關心外部世界的運作,很容易遭到外界的打擊而失敗。

再說到未來的領導者——青少年,她們已成為標準的因為科技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也擾亂了我們與他人關係的最佳代言人。

現在的孩子在一個全新的現實環境中成長,他們貼近機器的程度遠超過與人互動,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的情況。

數位世界的新人類可能十分嫻熟鍵盤操作,但當他們要觀察面對面的行為時,卻可能笨拙無比——特別是在他們與人交談時,停下來解讀話語中的訊息、感知他人的憂慮這方面。

和諧需要的是人們共同的專注——相互的專注。

接收太多資訊的壓力會導致人們敷衍了事,而訊息量也多到讓我們沒時間看出其真正含義。

資訊消耗的是「接收資訊者的注意力,因此資訊的富足會導致注意力的貧乏」。

一心多用的多工是一種迷思。科學研究證明,你不是把你的專注力同時「分割」在很多件事上,你只是很迅速的將注意力從A轉換到B。當你轉到B又轉回來,其實你已經喪失了當下,得花更多時間重拾原本的完全注意力,比你持續專注在A還要久。所以一心多用是一個謊言。

當專注力的干擾越嚴重,我們的學習或運動等的表現就越差,因為當注意力分散時,大腦無法找到先前已知的資訊並製造新的神經連結,所以無法儲存記憶。(難怪現在頗流行健忘)

幸好,專注力如同「心智肌肉」,是可以訓練和鍛鍊的。專注的練習也有助於情緒穩定,並可加速情緒技巧的學習。專注與情緒密不可分。

丹尼爾.高曼接受《親子天下》訪問時有談到:美國校園裡有很多種反霸凌課程,有些有效,有些無效。

有效的是完整的情緒教育,教孩子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技巧等,而且全校每個人都包含在內,校長、老師、學生都持同樣態度。

那些無效的反霸凌課程則只道德勸說,告訴學生:「霸凌是不好的,你不能這樣做。」但光用勸說還不夠,你必須教孩子去同理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彼此連結、了解。你必須要讓霸凌者感覺羞愧,你要告訴他,這是最愚蠢的行為,讓他看到,你不允許他做這樣的事。

訪談者問到,華人社會有時比較重視和諧,強調容忍,反霸凌課程有文化差異嗎?

高曼說:一定有。如果保持沉默的用意是維持群體的和諧,那不是真的和諧,是犧牲被霸凌者為代價的和諧,反而是一種你有意忽視的不和諧。

若大家對霸凌保持沉默,等於間接認可霸凌者:「你這樣做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不會怎麼樣。」保持沉默和視而不見,反而引誘、支持了霸凌者,恰好是一個錯誤的方式。

霸凌很隱諱,所以你要讓孩子自己表達,因為大人常看不見,但其他的孩子知道。我想在台灣很難要一個小孩站出來反對霸凌者的行為,但如果十個小孩、二十個小孩一起站出來就不一樣了,我想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看到這,我想成人面對的情況也相同,團結,力量大!)

時報閱讀網書籍介紹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d/BED0207/index.html#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