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好書推薦《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這本書看得很慢,因為需要時間拆解、消化,不同於美國人類學家麥斯基爾博士所著《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那般可以一口氣讀完。

作者蘭格博士用許多原創性的實驗證明,恢復年輕、保持健康的秘訣在於意識的轉變,以及態度是否用心。而她所指「用心」是「注意變異」,注意細微的變化,並去思考原因,進而能夠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

動機和行為經常使我們無法達到想要的健康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嘗試更為「用心」的方法,也就是一種不接受自己對健康設限的方法。

對健康「用心」,指的不是該怎麼吃、怎麼運動或遵照醫生囑咐,也不代表要拋棄這一切,也不是「新時代」領域的療法,更不是我們對疾病的傳統認知。

對健康「用心」指的是要擺脫自我限制的心態,以及這些心態對我們的健康和安適狀態所設下的限制,了解守護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但在學習改變之前,必須先了解錯誤心態的來源。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擺脫心態上的桎梏,敞開心胸,找回原本就屬於我們的重要事物。
--------------------------

部分重點摘要:


◎用心和警戒截然不同,用心是一種輕柔的覺察,重點在於注意身體的每個部位(或其他事務),以便充分體驗更完整的自我。

◎與其從經驗中學習,不如去經驗學習這件事。

◎狀況不會一成不變,「穩定」是一種錯覺。

◎自以為什麼都知道,就會把事物當作是穩定不變的,讓我們看不清需要改善的地方。

◎用心的目的在於產生活力,而非讓人失去活力。

◎我們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看不見事物的本質。

◎多數事物都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需求而設計的。

◎不要扮演「病人」的角色。/貼上「病人」的標籤,你看起來就像有問題。

◎我們所認知的身體極限,可能是心理建構的。

◎貼了標籤,結果會自我應驗。/把病人標示為「末期」,可能是醫學界最糟糕的錯誤。

◎不問可不可以,要問怎麼做。/在自以為知道的事情中尋找新事物。

◎質疑先前假定的限制,是「可能性心理學」的精髓,即使自覺處於最健康的巔峰時期,也要去問為什麼不能變得更好,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健康。

◎態度、想法與信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不亞於飲食與醫生。

◎我們要問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改變目前的情況,而是直接問要如何達到我們想要的狀態,這樣才能找到實現的方法。

◎第一步就是使身心再度合而為一。拿回照顧自己的掌控權,用心注意身體、環境、人際關係中的細微變化,並幫助我們所關心的人採取相同的作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