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好書推薦《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這本書看得很慢,因為需要時間拆解、消化,不同於美國人類學家麥斯基爾博士所著《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那般可以一口氣讀完。

作者蘭格博士用許多原創性的實驗證明,恢復年輕、保持健康的秘訣在於意識的轉變,以及態度是否用心。而她所指「用心」是「注意變異」,注意細微的變化,並去思考原因,進而能夠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

動機和行為經常使我們無法達到想要的健康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嘗試更為「用心」的方法,也就是一種不接受自己對健康設限的方法。

對健康「用心」,指的不是該怎麼吃、怎麼運動或遵照醫生囑咐,也不代表要拋棄這一切,也不是「新時代」領域的療法,更不是我們對疾病的傳統認知。

對健康「用心」指的是要擺脫自我限制的心態,以及這些心態對我們的健康和安適狀態所設下的限制,了解守護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但在學習改變之前,必須先了解錯誤心態的來源。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擺脫心態上的桎梏,敞開心胸,找回原本就屬於我們的重要事物。
--------------------------

部分重點摘要:


◎用心和警戒截然不同,用心是一種輕柔的覺察,重點在於注意身體的每個部位(或其他事務),以便充分體驗更完整的自我。

◎與其從經驗中學習,不如去經驗學習這件事。

◎狀況不會一成不變,「穩定」是一種錯覺。

◎自以為什麼都知道,就會把事物當作是穩定不變的,讓我們看不清需要改善的地方。

◎用心的目的在於產生活力,而非讓人失去活力。

◎我們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看不見事物的本質。

◎多數事物都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需求而設計的。

◎不要扮演「病人」的角色。/貼上「病人」的標籤,你看起來就像有問題。

◎我們所認知的身體極限,可能是心理建構的。

◎貼了標籤,結果會自我應驗。/把病人標示為「末期」,可能是醫學界最糟糕的錯誤。

◎不問可不可以,要問怎麼做。/在自以為知道的事情中尋找新事物。

◎質疑先前假定的限制,是「可能性心理學」的精髓,即使自覺處於最健康的巔峰時期,也要去問為什麼不能變得更好,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健康。

◎態度、想法與信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不亞於飲食與醫生。

◎我們要問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改變目前的情況,而是直接問要如何達到我們想要的狀態,這樣才能找到實現的方法。

◎第一步就是使身心再度合而為一。拿回照顧自己的掌控權,用心注意身體、環境、人際關係中的細微變化,並幫助我們所關心的人採取相同的作法。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尋找完美(老闆)的三問

電影《小小兵》們的渴望其實也是多數人的投射──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完美的(老闆),希望這個(老闆)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期待。※我認為( )可以代換。
以下三問,問得好!
第一問:完美的(老闆)真的存在嗎?
第二問:一個人真的能找到完美的(老闆)嗎?
第三問:找到完美(老闆)之後,就能天長地久嗎?
這段說得實際:「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條漫長的自我探索之路,年齡、環境、以及各種各樣不同的因素,都會促發一個人的改變或成長;因此,過去你認定的完美(老闆),在你成長過後也可能變得不那麼完美,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你甚至可能轉而選擇另一種典型的(老闆)。」
最後一問:你了解自己想要在(工作)上與(主管)建立一段怎樣的關係嗎?

教育意味著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簡訊,家長都沉默了……


開學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簡訊: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大陸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

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人大附中數學老師王金戰。

以下是王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滋養,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犧牲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俐落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
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嘛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嘛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小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

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請允許他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換個方式說話,能讓團隊合作氣氛佳

換個方式說話,能讓團隊合作氣氛佳:
1.因為我說了算 → 這件事我們可以如何處理?
2.你以為你是誰 →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3.這不是我的錯 → 這件事我來處理!
4.我不需要任何協助 → 我們一起來完成它
5.我不在乎 → 讓我們一起集思廣益
6.我太忙了 → 我會安排個時間處理
7.失敗絕不容許 →大膽想、勇敢冒險、持續學習
-------------------------------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試試改變睡姿,提升睡眠品質

4個影響你睡眠的「不健康睡姿」大公開
妞新聞 – 20151015 下午1:49
你常常睡不好覺嗎?常常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全身腰酸背痛嗎?其實這有可能和你的睡姿有關,一般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太會去注意自己的睡覺姿勢,往往讓同一個姿勢維持了7-8個小時,起床後才發現自己常常莫名肩膀僵硬或是手腳痠痛。最近國外媒體Littlethings就整理出了幾種現代人常見的睡覺姿勢,要告訴你,有哪些睡姿其實會讓你越睡越累,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一、臉朝下


有些人喜歡用趴睡的方式睡覺,早上除了發現有一灘口水之外,你早上起來會不會發現自己的脖子或是背部莫名地很酸痛呢?其實這就是因為趴睡的時候,直接臉朝下會讓你無法呼吸,所以大部人的人會把臉向左轉或是向右轉。但是其實這樣子會讓脖子承受很大的壓力,導致肩頸痠痛。另外,趴睡也讓你的脊椎沒有支撐力,因此也有可能會有背部痠痛的問題。

你可以怎麼做

你可以在你的腹部墊一個小枕頭,這可以讓你的脊椎得到支撐,如果有腹痛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減緩。


二、四肢張開手向上舉


當你正面躺著,手放得比頭高的時候,脊椎是可以得到支撐沒錯,但是這時候又會有另一個問題出現,因為這樣的姿勢,會壓迫到上背部的神經,久了就會讓你的肩膀很酸痛。
  
你可以怎麼做

試著把小枕頭墊在你的膝蓋下,讓你的背部得到舒緩。手放下來也對消除肩膀痠痛有很大的幫助。

三、側躺手向前伸


妞編輯超愛側躺的啦!每次起床都會發現整隻手都麻了.....原來這是因為側躺會讓血液無法循環,再加上這樣壓力會只集中在一隻手臂上,自然被壓住的那隻手會很僵硬。另外,側躺還有可能會壓迫到胃部,導致胃酸逆流;如果是孕婦的話,更會影響到胎兒的血液流動。

你可以怎麼做

側睡時,把手放在兩側可以減輕脖子和肩膀的壓力,還可以抑制打呼呢!



四、蜷曲式



專家說,這是一種最糟糕的睡覺姿勢,因為這種姿勢會讓你的脖子和肩膀無法舒展,進而干擾呼吸,氧氣量不足的情況下,睡眠品質很容易就會變差。另外,這樣也有可能造成脊椎側彎等問題。

你可以怎麼做

在雙腿中間夾個小枕頭,可以避免身體不正常彎曲,也可以改善因為姿勢影響到呼吸的問題。



看完以上幾個不良睡姿,妞編輯才發現自己這麼多年來,睡姿都是錯誤的耶!如果你也有睡不好的困擾的話,不妨試試看改變一下睡姿,說不定就可以獲得改善了喔。

Source:http://www.littlethings.com/sleep-position-causes-pain/ 
原文出處:中文網頁


真正的修行並不在語言上,而在行動中。

《紅樓夢》最發人深省的就是:一個人最堅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過就是如此。
----------------------

你覺得不可褻瀆的東西忽然被褻瀆了,那才是修行的開始
作者:蔣勳  來自:《蔣勳細說紅樓夢》

我跟很多朋友提過,《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我們仔細看看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幾個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是來自鄉下,不識字,有點粗粗笨笨的劉姥姥;一個是十四歲,在貴族家庭長大,養尊處優的賈寶玉;還有一個是出身世家,因為家道沒落而養成孤僻個性的妙玉。透過三個人在一起產生的人性之間的互動跟關係,使我們有了一種反省與領悟。

我們讀小說有時候會問:讀它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喜歡哪一個人?誰可以做我的範本?這樣的角度可能都不是《紅樓夢》要提供的。我覺得《紅樓夢》真正能提供的,是讓我們看到劉姥姥、寶玉、妙玉各自背負著的生命裡要完成的東西。

妙玉在這個小說裡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她是十二金釵之一,一個出家的女孩子。我們知道她有潔癖,愛乾淨到不得了的程度,大家都不敢靠近她。她又是一個高傲得不得了的女孩子,連林黛玉都被她批評,我們覺得林黛玉在《紅樓夢》裡面已經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卻覺得林黛玉對喝茶和音樂的品位還不夠。可是今天我們看到,妙玉這麼一個品位很高、潔癖非常的女孩子,要受一個苦,這個苦就是劉姥姥要來她的櫳翠庵喝茶

我想平時妙玉是根本不會讓劉姥姥這種人去她廟裡的,可今天是賈母帶了劉姥姥來,妙玉不能拒絕。妙玉等於是賈家供養的出家人,給她一個廟,讓她在這裡修行。我覺得《紅樓夢》最發人深省的就是:一個人最堅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過就是如此。妙玉這麼愛乾淨,偏偏來了一個髒兮兮的老太太,她要怎麼辦?當然我們也會反省:修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第四十一回作者完全在寫佛經,你會發現修行是你覺得不可褻瀆的東西忽然被褻瀆了,而那個褻瀆恐怕是修行的開始。我進入中年以後,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我愛美,當我看到那個美被蹂躪跟糟蹋,我還堅持、還相信,它才對我有意義。如果我那麼容易放棄,我就知道我的修行其實還不夠。

後來尼姑把劉姥姥用過的成化窯的杯子拿進來,妙玉就吩咐把它丟掉,大家知道成化窯是多麼珍貴的東西,可是因為這個鄉下老太太用了她的杯子,妙玉覺得噁心,就不想再要了。我相信真正的潔癖並不是幹不乾淨的問題,而是心靈上不能容納東西了。

妙玉這一場戲,常常被提及,林語堂在好多場合講到《紅樓夢》,說他最不喜歡的人就是妙玉,他覺得妙玉實在太過分了。可是我看到這一段,不覺得我會不喜歡妙玉,因為我要借這段去反省,是不是我心裡也有一個妙玉?我要提醒自己,當我愛一個美的東西時,一定不要忽略,沒有任何美或是高貴的東西比人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作者是在講寬容

林語堂何等聰明,可他還是有分別心,他認為妙玉對劉姥姥的態度不好。可是我覺得作者在這裡要寫的是妙玉的苦,妙玉最後走進一個大悲劇,被匪徒強暴,就是說我們背負的東西,也是最放不開的部分,到最後讓你領悟的剛好就是這些東西。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是賈母帶劉姥姥去櫳翠庵喝茶;另一件是劉姥姥因為喝醉了酒,誤入寶玉的房間。大家感覺一下,如果寶玉真的是曹雪芹,他是故意讓劉姥姥到他的房間去撒野的,他大概還很高興劉姥姥來這裡撒了一回野。我過去一直以為,修行就是當我心裡不靜,我就一個人跑到山上的廟裡住一個月,其實那個修行現在回想起來很簡單。艱難的修行是看到你最愛的東西被侮辱、被糟蹋,看到很多讓你心痛的部分後,你還可以重新去整理。寶玉那麼愛美,房間裡全是精緻繡花的幕幔和各種奇香異草,普通人一步都不敢踏進去,可竟然來了一個劉姥姥在裡面又吐又拉,弄得一屋子臭氣。我相信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修行

寶玉對生命品格的要求,必須經過一個被踐踏的過程,他才知道生命是什麼。我們年輕時很難懂這個,所以第一次看到那個成化窯的小杯子,會覺得好可惜。那時候還是珍惜杯子,慢慢才懂得作者的深意。所以我想這一段其實寫得非常巧妙。第四十一回也是《紅樓夢》一個重要的轉折。為什麼要讓劉姥姥進怡紅院寶玉的房間?為什麼要讓劉姥姥進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我覺得這都是刻意的安排。

你會發現,如果劉姥姥沒有來到這兩個地方,我們對它真正的美和缺陷就不會瞭解,因為美好和缺陷都應該被注意。櫳翠庵是所有人走過都不敢進去的所在。五十回裡有一段,天降大雪,櫳翠庵牆頭開出最美的紅梅花,可沒人敢進去跟妙玉要一枝梅花,因為妙玉講話很難聽,如果你稍微講錯話就被她諷刺,一輩子都不舒服,所以沒有人敢去招惹她。可是我們知道妙玉喜歡寶玉,寶玉去求紅梅花,妙玉就送了他一大枝。

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妙玉在人生當中有著非常明顯的選擇——她喜歡的跟她不喜歡的,她的分別相是最大的,而她剛好又是一個最應該修分別相的出家人。《金剛經》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信妙玉一天可能讀很多次,可是劉姥姥用過的一個杯子她都不要,這個分別相何其嚴重。

所以作者是不是在寫佛經,我想大家馬上就懂了。真正的修行並不在語言上,而在行動中。我們讀經文其實很容易,從十幾歲開始讀《金剛經》,那些字都會背了,可是常常在提醒自己能做到多少?無壽者相是說所謂的早夭跟長壽並沒有什麼差別。講得這麼簡單,可是我記得母親臨終的時候,我抱著她念這一段,忽然覺得自己怎麼還放不下,不是明明告訴你無壽者相了嗎?所以我相信重要的哲學是需要你在一生當中去深深體會的。

我沒有想到,竟然要用母親身體的痛與臨終的痛來讓我懂這句話。可是沒有這件事,我真的讀不懂。也正因為如此,我會提醒自己其實所知有限。因為以前覺得自己好棒啊,十幾歲的時候班上哪有人在讀《金剛經》,所以好得意。《金剛經》哪裡是要你得意的?《金剛經》怎麼可能是讓你得意的?所以等到母親臨終的時候才會讀懂那一句,它其實是在等待那一個時刻。我相信,這才是真正在閱讀上有一個很大的、被充滿的感覺,而那個充滿的感覺是一個好的哲學或者好的文學跟隨著你的一生一直在做反省,在做不同程度的領悟。

叫好又叫座的韓國職場寫實劇─《未生》


所謂戲如人生,戲劇反映真實人生,不過拍得叫好又叫座的寫實劇很稀少,近期看過的,除了《麻醉風暴》,首推韓國職場寫實劇《未生》。
講述一位從小懷抱圍棋夢想的年輕人,在夢想破滅後,加入完全不熟悉的嚴苛職場,如何努力突破的故事,以及不同身分背景的社會新鮮人如何在備受壓抑的環境裡掙扎成長,並寫實的呈現職場老鳥們或辛苦奮鬥的心酸,或只求自保的嘴臉......,總之,劇情值得細細品味與感受。

發人深省的精彩好戲─《麻醉風暴》


《麻醉風暴》真是一部精緻細膩、用心製作的精彩好劇!讓人欲罷不能,非一口氣看完不過癮,還好也才六集。編導探討呈現的多種議題,發人省思,看完持續發酵。第50屆電視金鐘獎給予四獎肯定,實至名歸。為了不隨便劇透太多,僅分享講戲劇類型的文章:

久違的台灣醫療推理劇——《麻醉風暴》
作者:黃俊儒

在台灣影視圈中,已經沈寂很久的醫療推理劇終於又出現了。本週公共電視台首先開播《麻醉風暴》這一齣迷你戲劇(共六集),內容聚焦在麻醉科醫師的生活,以及所伴隨的醫療爭議故事。

戲劇好不好看、能不能引起風潮,還值得觀察,但光是這種題材的再次出現就足以讓人欣慰。印象中,台灣的電視台從《大醫院小醫師》及《白色巨塔》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融合醫療知識及社會議題的完整戲劇作品。期間當然還會有零星的一些主題與醫療相關,只是常常虎頭蛇尾,演到後來往往醫療內涵只在其中聊備一格。

例如描寫醫美診所故事的《愛情急整室》,後來沒有急整室,只剩下愛情;描寫女醫師遭受人生挫折之心路歷程的《白袍下高跟鞋》,後來沒有白袍,只剩下高跟鞋。中間當然也有類似像《B棟8樓》這種為了還原SARS期間和平醫院狀況的政策導向性戲劇,在科技部的經費補助下聊表心意地拍了兩集,在超冷的時段播出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迴響。

這種具有知識含量的戲劇作品,近幾年在台灣的影視環境中銷聲匿跡,成本高、背後考證功夫難、專業人才欠缺,固然是大家卻步的原因。就像《白色巨塔》的作者侯文詠就坦言,很擔心《麻醉風暴》這齣戲會拍得慘不忍睹,因為醫療劇專業、難拍。幸好結果他十分驚豔,認為除了手術與麻醉的細節不失真,劇情更貼近醫療體系崩壞的現況。

以《麻醉風暴》為例,劇組就得請到真實的麻醉科醫師擔任醫療顧問,安排演員實習、蒐集手術影片,並確認每一項手術的器材和執行流程。當這些元素都到位後,更需要在戲劇與寫實之間進行取捨,以獲得最大的平衡,所花費的功夫可見一斑。

不過,所有的優質戲劇原本就都需要經歷這些費工的精鍊過程,這些理由並不特別。造成這些年來此類型戲劇的短缺,主要還是我們的影視工作者多認為民眾不會買單這類高知識含量的戲劇(把大家想得很笨就是了),或者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為專業知識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所以,我們的電視頻道中就充斥了各種粗製濫造的廉價鄉土劇,或是無病呻吟的假掰偶像劇。在這些戲劇中,往往可能跟知識沾上邊的多是「驗DNA」,認小孩要驗DNA,抓小三要驗DNA,告老王要驗DNA,搞到後來連我們處理漂流木都想驗DNA。

相同的醫療類戲劇中,日韓英美都有很多傑出的作品,產量更是驚人。台灣觀眾耳熟能詳的《醫龍》、《白色榮光》、《怪醫豪斯》、《實習醫生》都是典型的代表,即便是韓國這幾年也挑戰許多類似的題材,例如以精神科醫師及病患為題材的《沒關係,是愛情啊》,或是描寫急診室實習醫生的《急診男女》。這些作品不僅收視亮眼,並且引領社會對這些議題的關注,為新世代的醫療劇注入新活力。

醫療的主題是所有科學硬知識中,與民眾最相關,最有機會融入生活的一種題材。透過醫學的生活化理解,可以讓一般民眾意識到許多日常文化中的醫療問題。如果台灣的戲劇能在雅俗共賞的基調上,好好為知識講個動人的故事,例如在男女主角纏綿悱惻、壞人爾虞我詐、情節懸疑糾葛之際,還可以讓人一邊驚覺橄欖油摻棉籽油、胡椒鹽加爽身粉、胃散混工業碳酸鎂……,拜託,你還怕戲不賣嗎?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來不及說再見後的「百日告別」

在「來得及說再見」前剛看完「百日告別」。
配樂凝聚情緒的同時也紓解了情緒。

【百日告別】Zinnia Flower 正式預告


蕭邦的練習曲作品25第1號

此曲像一名在石洞中躲避風雨的牧童在吹笛。
看著琴譜聽音樂,還滿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