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實用的知識紀錄片《椅子殺人事件 The Truth About Exericse》

 醫生、教授、運動生理專家都建議,運動有益健康,每週應該運動3到5次,每次至少30分鐘,最好能感到有點喘及輕微出汗。只要你肯賣力運動,或是每週固定花幾個鐘頭在健身房,你就會得到驚人的成果。

 但是新研究指出,如果你懶得花那麼多時間固定運動,還得把自己弄得滿身大汗,現在有個新的選擇,每個禮拜只要運動三分鐘,甚至不用流汗,就能對健康產生莫大好處。

 在英國BBC攝製探索人體健康奧妙的紀錄片《椅子殺人事件》中,知名科學紀錄片製作人麥可莫斯里親自接受實驗,測試如何能夠每週只花三分鐘運動就達到健身效果?拍完紀錄片後,麥可莫斯里說,「以前以為運動就是賣力跑步,但現在我發現跟我在醫學院學到的完全背道而馳,幾乎是前所未聞!這項新的實驗結果,不僅挑戰從前的認知,更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

觀點一:
 莫斯里接受的第一個運動實驗是高強度運動訓練(HIT)。他用全身力氣騎腳踏車20秒,休息一下再騎20秒,再休息,再騎20秒,總共一分鐘,一個禮拜做三次,就能分解肌肉中的糖原,達到極佳運動效果。

觀點二:
 紀錄片提出的另一個運動方式更簡單 --- 別老坐在椅子上!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身體沒有活動,體內廢物開始堆積,血糖血脂都跟著升高。全球每年有上百萬人因而喪命。紀錄片中專家警告:絕對不要一整個小時都坐著!

 紀錄片更主張,過去一體適用的運動建議可能不再適合每一個人。運動應該依照每個人的條件量身訂做。但不論選擇健走、慢跑、游泳、打球、上健身房,或是進行紀錄片中所說的高強度運動訓練,有件事更重要,就是別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因為椅子是會殺人的!

內容來源:公共電視主題之夜節目介紹

網路資源: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靜默期通知

這陣子進入靜默期,所以超過十天沒出現。

第七天時,難免心生小焦躁,起了擔憂被眾人遺忘之類的情緒,但轉念想:我對自己誠實,現在不想說話,那就閉嘴;我對自己負責,此刻需要獨處,那就閉關。總之一切在過程中。

因靜默期尚未完全結束,接下來有段時間不會頻繁上線,除非有很想講,很想分享,很想看看的才會出現。

祝福一切安好

感謝!


【女王的教室】之「為何要讀書?」問答片段

我沒有看過「女王的教室」,只知道大概劇情,不過看到這段(長度8'49"),忍不住叫好!編劇確實思索很多。
------------------------

◎以下內容來自網友自行整理的各集語錄 http://goo.gl/Y7Qq0y

進藤:「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之前老師說過吧,不管怎麼學習,就算進了好的大學、好的公司也沒有任何意義。」

真矢:「你們是時候該清醒了吧,還不明白嗎?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後你們會遇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每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個時候,作為一個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稱為人,連畜生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不論如何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馬場:「老師為什麼要對我們那麼嚴厲呢?為什麼老是做些欺負我們的事情呢?」

真矢:「能想像嗎?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比我對你們做的更加過分,人只要活著,就永遠有『欺負』這個詞,為什麼?因為人就是一種能在欺負弱小中獲得快感的動物,能反抗壞人、強者的人,只有在電視劇或者漫畫中才能看到,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重要的是,將來自己碰到這種被欺負的事,你們能掌握對應的忍耐力和解決的方法。」

憂鬱是一種警訊!

憂鬱是一種警訊!

作者:王志鈞

憂鬱症其實很像人類進行冬眠般的自我保護,以免生命繼續被抑鬱所扼殺。

如果想讓自己快速走出冬眠期,那麼深度地思索自我的存在價值,是我認為根治憂鬱症的唯一法門。冬眠太久的人,恐怕已經無法聽得進去我這番話,因為他們已經把耳朵、眼睛與心靈都關閉了。

但你若經常抑鬱不振,且有緣讀到我這篇文章,我會建議您多到陽光下、樹蔭下,靜靜地思索一下人生的意義。只有尋找到你的存在感,你的生命自體療癒機制才會重新啟動。


(原文如下)
------------------------------------------------------
早上聽廣播節目,聽到節目主持人在討論周末大家在做什麼?一個年輕的廣播主持助理說,和高中同學一起聚餐。主持人調侃說:”你們會談人生未來的方向嗎?”

多數同學都還未大學畢業的這位年輕助理說:”我們只是談談最近去哪裡玩?誰剛出國玩回來等等而已。”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生活就像”由你玩四年”一般,無憂無慮。但要說沒有煩惱,卻也是有的,諸如人生未來要做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去探索?什麼地方沒去走訪、瞭解過?年輕是對未來充滿新鮮感,因此對未知的領域值得期待。

但一旦探索完了呢?

對於生活,人們若一旦進入制式化的生活型態,只能朝九晚五般工作,很快就會扼殺了人們探索生命的熱情與動力。久而久之,倦怠、疲乏與憂鬱,就會上門。

憂鬱的形成有很多種醫學解釋,目前愈來愈被人接受的是心靈感冒說。愈來愈多人認為,憂鬱症只是罹患類似感冒的症狀,而且是重度感冒而近於肺炎。人們的心情,理論上是每日高低起伏的,有起有落,非常正常。但萬一心情抑鬱久了,可能會無法恢復正面的振奮狀態。

憂鬱症像肉體罹患感冒一樣,可能是免疫系統失去對病毒的抵抗力,導致全身痠痛、倦怠、無力與疲倦,最終無法抵抗病魔而發起高燒。

正常來說,感冒是不需要開藥方的,只要多喝水、多休息,讓免疫系統恢復生機,即可自體療癒。非要把流感病毒殺光光的想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偏差觀念。

拿到憂鬱症的療癒來說,我想,道理應該相去不遠。憂鬱症如果能早期發現,盡早休息,並找回心靈免疫系統的能力,自然可自體療癒,恢復健康機能。萬一憂鬱拖久了,心靈免疫系統失調,那就糟糕了,即使接受心理治療、輔導與藥物控制,都要很久的時日才能走出黑暗。

憂鬱症是很可怕的一種現代病,明明身體很健康,生活狀態也很好,但就是毫無動力,一點都提不起勁來,甚至會想關在家裡、躺在床上,什麼事都不想做!

這種狀態很像一艘擱淺的船,他再也不想駛出港口,而只想停留在一個港灣裡---即使人們大聲呼喊,那只是個脆弱的沙灘,千萬別停在那裡不動,但憂鬱症患者就是無能為力。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憂鬱症是一種自我能量萎縮與枯萎症狀,它像一株植物的根部出了問題,任何人想澆水灌溉或用陽光滋養它,它也欲振乏力。有時,環境的過度汙染,也會造成植物奄奄一息。

人與自然界的生命,是共通的。理論上,有陽光、水與土壤,植物就能健康成長。但一旦失去這些,生命的動力就會消失。但說是消失也不對,它只是躲到土壤下、種子裡,進行冬眠的狀態。

憂鬱症其實很像人類進行冬眠般的自我保護,以免生命繼續被抑鬱所扼殺。

如果想讓自己快速走出冬眠期,那麼深度地思索自我的存在價值,是我認為根治憂鬱症的唯一法門。冬眠太久的人,恐怕已經無法聽得進去我這番話,因為他們已經把耳朵、眼睛與心靈都關閉了。

但你若經常抑鬱不振,且有緣讀到我這篇文章,我會建議您多到陽光下、樹蔭下,靜靜地思索一下人生的意義。只有尋找到你的存在感,你的生命自體療癒機制才會重新啟動。

人跟萬物、環境的能量,其實是互通的。植物的根部是因為與外界能量失去互動與交換的能力,才會奄奄一息。人活在水泥叢林裡,活在制式化的生活狀態裡,久了,能量交換機制會萎縮,並形成冬眠狀態。

要想走出冬眠,就要恢復年輕時探索未知生命的好奇心與動力。

年輕的時候,人們無憂無慮,加上無經濟壓力,因此可自由自在地探索未知的領域。但一旦進入職場,後進入熟齡社會後,繼續無業狀況會面臨社會壓力,而進入職場又不見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矛盾下,一種失去自我存在感的憂鬱心情會浮現。

這就是一種警訊,提醒你正面臨生命的寒冬。你在你不喜歡的氣候裡存在,但你卻不知道。或者說,因為外界的人都說這裡好、到某某公司上班好,之後,接受外界輿論觀點的你,就愈來愈沒有勇氣離開對你來說並不舒適的生存狀態。

工作如此、婚姻如此、生活也如此!在不愉快的生存狀態裡久了,人們會自動冬眠,然後變成活化石。

憂鬱並非死亡,活化石也有他們內在的春天。我也認識不少憂鬱症朋友,雖然我很難走入他們內心,但我也不一定會同情他們,因為他們並沒有錯,也沒有比較可憐,何必寄與無謂的同情呢?

憂鬱症患者只是用生命的本能在對抗寒冬,除非有人幫他們把寒冬拿走,不然就是他自己主動搬遷或創造出適合他生存的舒適圈,否則他只能以關閉自我來對抗惡劣環境。

你想幫助憂鬱症朋友嗎?除了鼓勵當事人以外,我覺得集體營造一種社會溫暖的氛圍、正向的氣氛與有機健康的環境---諸如不欺騙、鼓勵創意、提倡自體勞動的生活等等,都有助於社會集體憂鬱症案例的減少。

另外,減少批評人,而多用鼓勵的方式對待同事、下屬與長官、朋友與家人,都能帶動環境的正向能量。

簡單來說,社會的正向力量愈多,負向的生命狀態就會減少。一個人的快樂與不快樂,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周圍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

你今天的一張笑臉,可能已經幫助一個憂鬱的人恢復了健康的心情,你卻不知道。但也有可能你的憤怨,加重了公車司機的無奈,讓他的輕度憂鬱更加嚴重。

我們每天都在影響這個社會。當一個社會的憂鬱症比例日益增高,並成為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時,我認為這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社會的集體心靈狀態出了大問題,值得大家多關心一下。

圖片來源:網路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照料在你眼前的事。

「照料在你眼前的事。你並沒有責任去拯救世界或找到所有問題的解答——卻有責任去照料宇宙中屬於你個人的特殊一角。當每個人這樣做時,世界就在救它自己。」
以上是傳遞高靈賽斯訊息的珍‧羅伯茲在製作《夢、進化與價值完成》時因身心病痛多所耽擱,最後當她傳到最後六節時,在1981年10月23日星期五,從賽斯那兒接收到的訊息。
這次風災,看到許多狀況,心裡難免起伏,看到這段文字,有被鼓勵到。
圖片來源:網路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人生故事:閃閃發亮的謝哲青

我今天才知道謝哲青的毅力,難怪他如此閃閃發亮!
------------

謝哲青,從不放棄的人生


在電視和廣播中侃侃而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引經據典,並精通中、日、英、義、拉丁文等五種語言的文史旅遊達人謝哲青,竟然是有學習障礙的「難語症」患者。一直到今天,他維持每天凌晨兩、三點才上床就寢,早上六、七點就起床的驚人作息,只為了稱職地扮演好「說故事的人」的角色,成就自己的偉大。

撰文/李偉麟 攝影/蔡孝如 部份圖片提供/謝哲青

周日下午,謝哲青剛結束一場演講,風塵僕僕地趕到這處位於公園內的咖啡廳。緊接著晚上也還有行程,我們好奇為何周日還把工作排得這麼滿,謝哲青笑著說:「這年頭,有人要給我工作,已經是很感恩的事了。」

再不起眼的工作,也都有它的意義

謝哲青的家在中南部,2006年北上發展之前,因為家境不好而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讀左營高中時,在夜店打工,也當過酒店少爺;高師大國文系讀到大二,又因家庭因素休學先去當兵,在那兩年間想清楚了,自己喜歡歷史多於國文,於是退伍後回校降轉歷史系,依然從大二讀起,同時進入旅遊業,一邊打工,一邊當高山志工,在玉山、太魯閣、雪霸等國家公園服務,除了巡山,還擔任外國朋友的英語登山導遊。

高師大畢業後,謝哲青先在國中教了一年書,卻為了實踐到國外登山的夢想,毅然放棄這個鐵飯碗,進入旅行社,跌跌撞撞地過著由失業與工作不順利交織的生活長達十餘年,以打零工維持生計,一直到五、六年前被媒體注意到他在旅遊方面的高度專業與文史藝術領域的深厚學識,獲得了得以揮灑自如的寬廣舞台,在人群之中發光發熱,謝哲青才真正肯定了自我的價值,決心要當一輩子的「旅行者」與「說故事的人」。

那艱辛的十幾年苦到什麼程度呢?謝哲青說,如果要寫一封信給10年前的自己,他只會寫一件事,就是感謝自己當時在那麼困難的環境下,還是頂過來了。以北上奮鬥的過程為例,當年帶著6萬元離家隻身到台北,刻意租了一間位於擁有無敵景觀的18樓,那是永和當時地標住宅的頂樓,月租15,000元,再加上付了3個月租的押金,口袋只剩銅板,必須趕緊找工作。

在北上之前,謝哲青已經擁有許多次帶團到歐洲登山的經驗,還曾經因為兼職翻譯,發現自己的英文程度其實沒有那麼好,特地到高師大及義守念夜大加強英文;然而這些經歷卻抵不過台北旅遊業的人脈,因為旅行社是一個講究人情的行業,如果沒有人認識你,就算護照上蓋滿了出入境的戳章也沒有用。

在應徵了近20家旅行社都吃閉門羹之後,為了生計只好「降格」從東南亞團、中國大陸團等「短線團」開始帶,而且經常坐冷板凳,也就是人數多的團輪不到他。個位數的小費少,自然收入也不多,有時一個月帶不到兩個團,收入只有幾千塊錢,連房租都付不起,拮据時連晚上到餐廳、酒店兼差還不夠用,還得向當職業軍人的弟弟伸手借錢,舉債度日。

為了儘可能地省錢,大約有700多個日子,謝哲青是這樣盤算每一餐的:到超市買一袋蘋果,通常是7顆或10顆100元,然後一天吃1顆,搭配白吐司果腹。如果遇到有機會帶團,雖然收入不多,但至少出國那幾天,每一餐都可說是打牙祭,就算是一盤菜脯蛋,也都是加菜。

多虧自己勉力支撐,沒有放棄,才能夠等到被看見的機會。有個西班牙團的領隊生病臨時要找替手,謝哲青憑著過去在高雄時曾有過出團經驗以及熟悉歐洲歷史而獲得了出線機會(當時已獲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及人類學考古部門雙碩士);沒想到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由於超賣,回程的機位還沒有確認,他必須想辦法自行搞定。

最後,這一團順利回國,公司看到了他的能耐,謝哲青有如挺過嚴寒的梅花,從此不再坐冷板凳,逐漸擺脫貧苦的糾纏。他以這段經歷勉勵年輕人:「任何一個工作,一定是先從小聯盟開始打,如果什麼都不會,一開始就進大聯盟,結果一定被打爆。每一個工作即使再不起眼,都有它的意義。」

不如意就像放長假,要在假期中把自己準備好

在這段不如意的日子中,除了夢想,陪伴謝哲青的還有持續地閱讀世界,包括讀書、看電影,以及小旅行等。書本是最好的朋友,不斷地閱讀幫助他形成思考的模式,例如19世紀的作家史賓格勒,如果用耐心和時間整個讀完他的名著《西方的沒落》,捕捉他寫這本書的氛圍跟氣味,深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人是怎麼思考文明和文化,再去旅行時就有不一樣的感受。

又如閱讀達爾文的《小獵犬號遊記》,可知環遊世界4年多對他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巴西,而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加拉巴哥群島,巴西才是真正形塑了他對物競天擇和演化看法的地方。透過閱讀,掌握一個偉大的人一路走來的脈絡與核心,這個人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又如何改變;謝哲青在追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產生「質變」與「量變」的關鍵時刻,得以更上一層樓?

他以日劇《長假》第三集結尾的一段台詞來比喻:「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時候,但你要把這個不如意當成是上天給你的長假。有一天,假期會結束,你就要面對這個世界,然而關鍵卻是在長假中你要做什麼,才能夠把自己準備好?」謝哲青的心中早有答案:「我所選擇的道路,登山也好,旅行社也好,跟當老師比起來,哪一個有出息?我只有一個目標—唯有把『旅行』這份職業,變成事業與志業,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讓我能夠環遊世界的工作。」

在旅行社工作,讓謝哲青累積了許多一般人得不到的珍貴歷練。來自各國的觀光局或航空公司,經常提供旅行社全程免費的年度Agenttour(旅遊同業參訪團),而這樣的機會只留給工作認真的人,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自然經常為他爭取到此一寶貴的經驗。

如果把謝哲青喜愛的事情放在一起看,其實是有脈絡可循的。登山、住頂樓,都是往高處;而旅行及環遊世界,都是遠離家。這兩件事,根源於謝哲青的成長背景:一個不算和樂的家,讓他自小就習慣跑到住家頂樓仰望天空,做為自我療癒的方式。「高的地方可以讓我遠離很多事情,登山也是,可以拉開與人之間的距離。」

同樣是藍天,高山和平地所見卻大不相同,給謝哲青更多平靜與自我對話的機會:「高山上的藍非常深邃,似乎可以碰觸到永恒。永恒是難以理解的概念,而理解這個世界,正是讓我最感興趣的。」

為了遠離家,年少時就愛上登山;為了登上更高的山,就想要到國外見識更不一樣的山;到了國外,打開了眼界,為了追尋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線索,到倫敦大學攻讀了碩士;之後仍堅持對旅行的夢想,留在旅遊業,2008年取得國家考試導遊證照。而對夢想的堅持與不間斷的投入,讓謝哲青在人群中被看見,同時擁有名嘴、作家、演講者、策展人、廣播及電視主持人等多重身分。現在的他,不僅娶到美麗的嬌妻,同心建構兩人世界,也漸漸修補了與家裡的關係,往圓滿前進。

懂得獨處,就懂得與世界相處

謝哲青的成長之路有兩大逆境要面對:家庭與「難語症」。然而逆境的背後其實有寶藏,那是送給克服者的禮物。謝哲青的兩份大禮是:好記性,以及善於獨處(solo)的能力。

難語症讓他把剛學到的字,換了另一本書就不認得了,因此長時間被認為是很笨的小孩。唯一的克服之道,就是不斷地練習。課文要念數十次才記得起來,並且必須花上比同學多出好幾倍的時間,才能夠做完功課。透過練習,掌握了說話、思考的方式與技巧,一直到現在仍舊持續不懈地閱讀與練習,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念書給自己聽。「我不比別人聰明,但比別人認真。」 
比別人認真,這就是謝哲青找回自己的方式。

由於每天花很多時間克服難語症,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沒有太多朋友,也沒有太多外務,生活非常單純,養成了善於獨處的能力。這個能力在喜愛的登山活動中得到了更多伸展。無論是爬山或國家公園巡山,經常都是一個人,害怕與寂寞是家常便飯,但因為有很多時間跟自己相處,學習到如何在當下就能夠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吃喝玩樂來解決情緒問題。謝哲青認為,吃喝玩樂的方式並無法真正處理和面對人生的問題與困境,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己下判斷,而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切實掌握自己想要的跟不想要的人,才能夠做出正確有遠見的決定。

透過長時間跟自己相處,漸漸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能力做什麼樣的事情,以及自己想追求什麼:「 
登山讓我有很多時間思考,學會化解生活中的不滿與衝突,例如為什麼找工作卻沒有人要我?另外,獨處養成的思考習慣,也讓我不會說出沒有經過思考的話、做出沒有經過思考的事。」每一次登山,對謝哲青而言如同置身「動態的禪境」,思路變得清晰,人也變得世故。

喜愛中國古典文學的謝哲青,引用《中庸》裡的「君子慎獨」,說明獨處能力的可貴。謝哲青的詮釋不離原意卻又精闢入裡:「當你獨處,要視為有一千個人指著你、看著你;而當有一千個人指著你、看著你,要視為只有自己獨處。」懂得獨處,就懂得跟世界相處。這是謝哲青送給年輕人的一份禮物。

人生的一切過程,都在慢慢讓自己就定位

身為眾人眼中的「文史旅遊達人」,經常被年輕朋友提問:「成為旅行者之前要做什麼?」他的答案只有兩個字:閱讀。所謂「閱讀」,就是盡可能蒐集知識與資訊,然而處在資訊爆炸和資訊焦慮的時代,必須慎選,謝哲青就鎖定在藝術和歷史這兩個領域。「我所做的一切也只跟這兩個領域有關,不用去做其他的事,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會被人家看見,被看見就有機會,但會不會成功還在其次,重點是你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

談到「成功」,謝哲青告訴我們,關於「成功」這件事,他很難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只好拿他最愛的登山做比喻:「成功這概念是很弔詭的,以登頂來說,上去之後,你還是要下來,如果一直待在山頂上,怎麼會有機會再去爬更高的山呢?登上山頂,只能代表你去過,所以沒有所謂『成功』,只有肯定自己的價值,成就自己的偉大。」

「成就自己的偉大」是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說的,謝哲青另外引用哲學家尼采的話來鼓勵年輕人:「年輕人雖然尚處在一無是處的階段,但在成就偉大之前,先要尊重一事無成的自己。現在的自己雖然一無是處,卻不代表未來就是這樣。在那之前,當你什麼都不是,也不用氣餒。」

謝哲青自認是最好的例子:「我年輕時常因打架或各式各樣的原因出入派出所,雖然沒有留下案底,但加上工作不上不下,餓不死也吃不飽,父母認為我是個沒救的孩子,但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當時想要的就是登山,到國外去見識。十幾年後才知道,人生沒有所謂『浪費』,人生所經歷過的一切,其實都是慢慢讓自己就定位的。人生是由很多小小的努力與肯定點滴累積而成的,不會一下子就大放異采,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往前走。」

在成為別人眼中「偉大的人」之前,先要成就自己的偉大。謝哲青29歲時就用搭貨輪的方式第一次環遊世界,辦好船員證,由基隆港出發,一路搭便船、兼差打工,經過15個月終於完成夢想。如果當時身上沒有錢、又有難語症的謝哲青能夠做得到,相信年輕的你一定能夠做得比他更好!

文章出處:http://www.myplus.com.tw/mag-article.aspx?nid=814
----------------------

延伸閱讀:
【職人分享】謝哲青,開口即典故 VS.閱讀障礙

http://www.wowlavie.com/brand_unit.php?article_id=AE1400488&c_id=M05A02

20150623 中視【改變的起點】 謝哲青旅行人生 (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dgspdXswE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人生就算沒手沒腳,也能為人父、為人子。乙武洋匡的催淚勵志故事

身體這件事,就是你不顧她,他就不顧你,你不聽話,他也不聽話。最近整理健康書,深覺身體很重要,但有時就因為很重要,反而看不見他很重要,直到身體出現問題,發出警訊,亮起紅燈,你才深刻覺察到他的存在。

想想也是,常聽到長壽之人都是先經歷過病痛,才懂得珍惜,可是人也是健忘的,好了就不記得痛苦,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啊,只有自己覺悟,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健康。知道是一回事,身體力行完全是另一回事。
---------------

人終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至少活著的時候,不論如何都要學會讓自己的身體心靈健康快樂、視野寬廣、生活品質良好,效法力克‧胡哲與乙武洋匡的精神,眼前再怎樣困難,都有辦法能夠超越!
---------------

人生就算沒手沒腳,也能為人父、為人子。乙武洋匡的催淚勵志故事
作者:乙武洋匡
沒有手、沒有腳的乙武洋匡,即使再怎麼陽光、開朗、自我肯定,生活中還是有太多「做不到的事」「幫不上的忙」,也會陷入挫折、恐懼與無助。這時,他要如何走出黑暗,重新找回愛自己的力量呢?

以下,是乙武洋匡首次公開感人催淚的為人子、結婚、為人父的故事,收錄在《找回愛自己的力量》。分享他從脆弱中恢復自信的心路歷程,因為無法像普通父親那般用雙手擁抱孩子,乙武曾經陷入了自信心崩壞的邊緣……

然而,妻子的一番話語,拯救了乙武;兒子的貼心舉動,為他找回了生命的光輝。他才發現,經常對學生說「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很棒」的自己,卻忘了這個訊息。心裡光是想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幫不上忙,反而忘了「我可以做些什麼」。他終於體會到,所謂的教育,不是「為孩子們做什麼」,而是孩子們能「如何成長」。

於是乙武說:「我想成為不礙手礙腳的父親!由我來培養兒子的『自我肯定』;這跟有沒有四肢無關,所需要的是──愛,以及傳達愛的話語。」

乙武洋匡24歲就結婚,育有兩個孩子。兒子從小就懂得體貼爸爸。這份愛,是乙武從他的爸爸身上領悟的。

當我無法用手擁抱孩子:電風扇事件

有一段時間,我就用彆腳的歌聲打混。儘管我不認為這樣就是參與育兒的方式,但如果不勉強自己這麼想,心裡的苦悶像是隨時會從我的胸口爆開一樣。只不過後來,還是發生了一件讓我無法再欺騙自己的事──

某個夏夜,我在自己房裡打電腦,兒子在地板上自由活動。這陣子,兒子開始會匍匐前進(趴在地上,腹部貼著地板,靠身體蠕動往前進),可以隨意在家裡爬來爬去。

他在我身邊待了一會兒,沒多久就無聊起來,開始在房裡四處移動。我一邊注視著電腦的畫面,一邊用眼角餘光留意兒子的舉動。

欸,不可以去那邊……

不行,再往左過來一點……

就說那邊很危險……

房間的角落有一台電風扇正運轉著。每當兒子靠近那裡,我就會很緊張。但是,兒子偏要與我作對,越是往危險的方向爬去。

「危險!」

兒子終於爬到電風扇附近,腹部依舊貼著地面,一個勁兒地伸出手。

「小瞳,小瞳!」

我大聲呼喚在廚房的妻子。但是,她好像正在炸東西,一下子走不開。眼看兒子的手指就要碰到電風扇了。

怎麼辦──

我趕緊跑到兒子旁邊,將短手伸到已經撐起上半身的兒子胸前,用力一撥,兒子的身體被我翻轉了半圈,頭先著了地。

「哇、哇……」

兒子像著火似地大哭出聲。

「不要緊吧?」

妻子這時關了爐火跑過來。一把抱起哭鬧兒子的母親,以及什麼也不能做、呆在一旁的父親──

「對不起……」

「還好啦,總比沒了手指要好嘛。」

我難過得流下眼淚。如果我有手,如果我有可以抱起孩子的手,兒子的頭也不會撞到地面了。

如果我有手的話──

如果我是個普通爸爸的話──

我潸然淚下,沾濕了只到膝上的短腿。

內褲拉拉

妻子的「緊急安撫」,幫我救回了「自我肯定」;而替我再度找回光輝的,沒有別人,就是我的兒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很多事情沒辦法自己處理,例如上廁所。即便我可以踩著板凳爬上便座,這超短的手也沒辦法穿脫衣褲。結婚前是父母幫忙,結婚後就由妻子代勞,出去玩的時候則拜託朋友,上班時就麻煩同事助我一臂之力。不過,最近又多了一個生力軍。

有一天,在工作室打電腦的我想上廁所,便叫妻子來幫忙。我們兩人進了廁所,我手撐住便器抬起腰部,妻子幫我將褲子褪下來,接著是內褲──原本照著平常的順序一一進行,妻子的手突然停住,遲遲未幫我脫下內褲。

咦?怎麼了嗎……

我的手繼續撐著便器,轉頭一看,剛滿一歲的兒子踩著歪歪扭扭的腳步闖進廁所。他走到我後面,一個勁兒地伸出手—兒子像楓葉一樣可愛的小手拉到我的內褲,便用力往下一扯。

「欸!」

「哇!」

我和妻子的驚呼聲在狹小的廁所裡迴響著。兒子斜眼看看我和妻子的傻楞模樣,天真地咯咯笑了起來。

我原以為這是偶發事件,也或許是兒子調皮。但之後只要我去廁所,他就會跟過來幫我脫褲子──這就不是單純的偶然或調皮了。他才一歲,竟懂得要幫爸爸的忙。

過了一歲半,他可以幫忙的事又增加了。例如刮鬍子,我用的不是T字型的手動刮鬍刀,而是電動刮鬍刀。平常都是妻子或辦公室的同事幫我用電動刮鬍刀剃鬍子,兒子便模仿他們幫我刮。看著他的小手緊握電動刮鬍刀,認真盯著我的下巴,表情一點都不像一歲的小孩,教人又疼惜又窩心。

還有,手機若放在口袋或包包裡,我自己沒辦法拿出來,所以平常外出時我都會掛在脖子上。現在我出門前,兒子會幫我把手機掛上脖子;回到家,他就幫我取下來,這也是兒子過一歲半左右開始負責的工作。

我沒有要他這麼做,妻子也沒有教他,不到兩歲的孩子竟然自動自發要幫忙。我和妻子都覺得相當驚訝。

父親的「遺言」:總有一天,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把你生成這樣?

我二十四歲時結婚,那時剛從大學畢業,在朋友當中算是最早婚的。回想起來,我在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想結婚,這主要應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我的父母親感情非常好。記得高中時,有一次假日我睡到快中午才醒來,起身後發現爸媽一起外出了,客廳桌子上有一份用保鮮膜包著的三明治和一張紙條──

「我和爸爸出門了,晚餐前會回來。 媽媽」

近年來,時而聽聞什麼「熟年離婚」,我的父母卻是每個星期都出門約會,感情可火熱了。

身為兒子的我,看到父母感情這麼好,當然也替他們開心,但同時也難免感覺一丁點寂寞。這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兄弟姊妹,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的緣故。也正是因為這樣,還不到二十歲的我,就已經對「趕快獨立,也像父母一樣,早日找到生命中的伴侶」有著強烈的渴望。

可是當我回顧二十四歲就決定結婚時的心境,我覺得當時的理由並不只是憧憬或願望而已。

在高三的時候,我父親罹患肝癌,當初被醫師宣告只剩「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我們一家人對此已經有所覺悟。但由於媽媽全心全意照顧爸爸,再加上各種治療的效果,爸爸雖然一直在醫院進進出出,卻也能夠維持住繼續工作的體力。

從醫生宣告那一刻起,經過將近七年的時間,某一個冬日,父親陷入了昏迷,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所幸隔天就恢復意識,也能夠和我們對話。不過,我和母親都有預感分離的時刻即將到來。

父親就要從這世上消失了。當我重新面對這個事實,腦海中不禁浮現一段對話,在我迎接二十歲生日的那一天──

「我啊,打從你出生後,就覺得總有一天,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把我生成這樣?』」

我從來不知道父親竟有這樣的想法──

「你說這什麼話……」

我一時語塞,躲進房間啜泣。父親一直都很自責,這二十年來,他對我一直懷著罪惡感。

我過得這麼幸福……

我一直都很感謝……

我真的從來都不恨這個身體,一次都不曾……

我心中滿是抱歉,父親的慈愛讓我心痛。

就在父親面臨生死交關這一刻,我又想起當時的對話。我衷心祈禱:「至少,爸爸對我可以不必再帶著擔憂離去……」這是我唯一的希望。

如果我自己有著身障的孩子,當我必須留下這孩子,自己先離開人世,我又會為了什麼事擔憂呢?從父親的立場看著「孩子」時,我想到了兩件事──

一是,「他出社會後,能不能養活自己?」看到沒有手腳的孩子生下來,身為父親的他,一定無法想像我能夠獨立工作。要怎麼賺錢?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他心中肯定是充滿了不安。不過,還好我寫的書《五體不滿足》出版後,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有了各種工作機會。單就這一點,我想父親的擔憂應該已經消除了吧。

另一件是,「他能不能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呢?」當然,我自己也認為「結婚」或「擁有家庭」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但是父親出生於戰爭時期,他自己從結婚和家庭獲得了幸福,對他來說,或許和對我的工作感到擔憂一樣,甚至有更多其他的不安,這也一點都不奇怪。

我和妻子當時已經交往了三年半,正打算住在一起,並開始找房子。雖然沒有具體說出要結婚,不過心裡隱約想著:「會找一天結婚吧。」

既然如此,何不乾脆就趁現在──

當時即將大學畢業的妻子也心有靈犀,我們確定彼此決定結婚的心意,三個星期後便登記入籍了。

妻子畢業典禮當天,我們早上七點就到區公所遞交結婚證書,然後直奔醫院。妻子還穿著傳統的女子學生和服,我們向父親報告剛剛去登記結婚,父親臉上浮現一抹放下心頭重擔的愉悅神情,他在床上虛弱地對我們說:

「你們要互相……記得彼此體貼的心……一起走向未來的人生。」

報告完一個半月後,父親過世了。他留下的「遺言」現在仍支持著我們夫妻。

本文摘自《找回愛自己的力量:乙武洋匡身為人子、人師及人父的真情告白》

一種簡易自我療癒法:仁神術

仁神術的主要原理是,人體有26個「安全能量鎖」,當一個或多個能量鎖,由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心理或身體傷害而關上時,就表示身體的生命能量流堵住了,相對應的區域就會出現症狀。
因此,安全能量鎖是一種預警系統,能讓我們知道系統的某些部分是否超載。留意這個友善的警告,就可以立刻幫助自己,並預防可能的不適或災難。只要透過我們的雙手擺放在特定的位置,就能開啟能量鎖,讓生命能量重新流動,身心靈恢復平衡。
這26個安全能量鎖(以下簡稱 SEL)成雙成對地排在身邊兩側,因此左側有26個,右側也有26個。每一組都與另一組互為鏡像。
只要把雙手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就能使生命能量運行到身體的另一個部位,或傳送到另一個人身上。宇宙生命能量能穿透衣物、石膏、繃帶或牙套。這些都無法阻礙由療癒師手中傳送到接受者身上的生命能量之流。

光是握著手指就有強大的效果,雙手就是跨接線
請將雙手想像成跨接線。只要接線就好,不用出力,也不必搓揉或按摩,因此不用考慮高度精準的穴位。因為,仁神術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門藝術。技巧往往需要 牢記專門的規則和精確的「機械式」應用;但「藝術」則需要一種理解的胸襟,以及具彈性、創意的思維。也因此,運用跨接線沒有絕對的做法,用你覺得最自然的方法就對了。
這26個安全能量鎖(以下簡稱SEL)成雙成對地排在身邊兩側,因此左側有26個,右側也有26個。每一組都與另一組互為鏡像。
但你可能身在公共場所或是身體姿勢不方便,這26個安全能量鎖其實都能對應在你的一隻手上,六個地方可以平衡六個層次,對應了六種生命失衡的態度,和相關的器官。
第一層次 
手指:拇指
態度:憂慮
器官:脾、胃
 
第二層次
手指:無名指
態度:哀傷
器官:肺、大腸

第三層次
手指:中指
態度:憤怒
器官:肝、膽

第四層次
手指:食指
態度:恐懼
器官:腎、膀胱

第五層次
手指:小指
態度:勉強、偽裝
器官:心、小腸

第六層次(全面的調和者)
位置:掌心
態度:全然的沮喪器官:橫膈膜、肚臍


內容來源:仁神術的療癒奇蹟
網址連結:圓神出版社 https://goo.gl/oeWiV1

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

作者:武國忠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
7.陰部潮濕

濕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就出門,晚上洗頭未乾就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止就馬上沐浴,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等等。
 
濕: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麵。”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鍋煮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衛生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噁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陰淩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湯了。
 
薏仁紅豆湯輕鬆煮
  熬煮薏仁紅豆湯,有很多技巧必須講究的。因薏仁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裹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會爛,很浪費火或電力,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湯水燒乾,造成糊底。
  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是在鍋裡加進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仁和紅豆在鍋裏燜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燜半個小時,紅豆湯就煮成了。
  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現在家裡不常用的保溫瓶洗乾淨,放入薏仁和紅豆,再倒進熱開水,塞緊瓶蓋燜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可以喝了。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不用再熬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薏仁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裡,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熬煮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上半天,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天熱就得盡快把它喝完,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消腫減肥好幫手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
  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煮薏仁紅豆湯當茶喝,或作為晚餐的主食。因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曾經有學生問我:“您怎麼逢人就叫他喝薏仁紅豆湯呢?”我說,因為體內有濕是現代人的通病,薏仁紅豆湯基本上堪稱人人皆宜。有一位病人,經營著一家大型公司,聽了我的建議喝了薏仁紅豆湯後,感覺非常好,竟然吩咐他們公司的廚房,每天早上都用薏仁和紅豆煮湯,給早到的員工做早點,把煮出來的薏仁紅豆湯,裝在好幾個大保溫桶裡,供全公司的員工飲用。
 
薏米紅豆湯不可加米煮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薏仁紅豆湯煮了半天還煮不出黏稠狀呢?”還有人對我說:“我在煮薏米紅豆湯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馬上就熬稠了,味道可美得很啊!”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加了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